母嬰護理知識大全
在我們生活中,相信大家都有看到過一些母嬰的護理。因為這些母嬰護理可以讓媽媽們對寶寶關心更多一些,同時也可以讓寶寶更加的健康。那應該如何進行母嬰護理呢?母嬰護理的知識有哪些呢?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母嬰護理知識大全,想了解的朋友就來看一下吧。
母嬰護理小常識
其實在我們生活中,進行的一些母嬰護理其實都是比較常見的一些方法,也就是說,屬于常識類的護理。不過還是有很多新媽媽是不知道的,因為,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母嬰護理小常識吧。
1、新媽媽生產(chǎn)前后需要多看一些關于母嬰護理方面的書籍,了解一下母嬰護理的基本常識,這樣在護理自己跟寶寶的時候在能更安心更順手。
2、新媽媽要做好當媽媽的準備,尤其是寶寶出生的時候,媽媽要做好哺乳前的準備,及其正確的哺乳姿勢等,同時也要做好喂奶后的處理。只有正確的進行清潔,才能避免乳房的感染。
3、肚臍對于寶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器官,因此新媽媽們要每天給寶寶進行肚臍局部的清潔,以免細菌的入侵。
4、密切觀察嘔吐,分娩時胎兒吞下較多的羊水,出生后1~2天內(nèi)新生兒常出現(xiàn)嘔吐。注意嘔吐的次數(shù),嘔吐物的性質(zhì)、顏色。嘔吐的新生兒應側(cè)臥,嘔吐的新生兒推遲喂奶,哺乳后不宜立即換尿布。
寒冷季節(jié)育嬰小常識
寒冷天不宜斷奶
斷奶改變了寶寶的飲食習慣,使寶寶在一段時間里會因不適應而挨餓,從而降低他的免疫力。寒冷季節(jié)是呼吸道傳染病發(fā)生和流行的高峰期,寶寶極易生病,得病后又會更嚴重地影響食欲,抵抗力再次降低。如此反復會造成惡性循環(huán),影響生長。再者,10—12個月的寶寶消化系統(tǒng)還沒有完全完善,牙齒也沒出全,不能很好地咀嚼和消化食物,添加輔食也會受季節(jié)的限制。所以,應堅持到春暖花開之時再斷奶,這樣寶寶較易安全度過斷奶期。
寶寶寒冷季節(jié)護理
寒冷天特別要加強寶寶體育鍛煉,提高寶寶的體質(zhì),預防哮喘; 寒冷季節(jié)病毒感染比較普遍,如果寶寶出現(xiàn)發(fā)燒.怠倦.厭食.頭疼與腹疼等癥狀,要及時檢查,以防萬一; 寒冷季節(jié)要注意防寒,遙控浴霸取暖裝置和浴室暖風機都是很好的選擇; 記住給寶寶擦上合適的乳液,留意涂抹時力度要輕巧;天氣轉(zhuǎn)涼,要養(yǎng)成寶寶保暖、洗手、多喝水等良好的衛(wèi)生習慣。
寒冷季節(jié)飲食
在寒冷季節(jié)的時候,寶寶的抵抗力一般會降低的。因此這個時候除了加強鍛煉之外,還需要進行一些能量的補充,這樣才可以幫助寶寶健康的過完寒冷季節(jié)。
1、補充熱量
寒冷季節(jié),孩子身體散熱較多,就必須補充足夠的熱量,以提高孩子的御寒能力,例如:給孩子適當多吃含脂肪、蛋白質(zhì)多的食物或含碳水化合物高的食物,像肉類、蛋類、甘薯等。
含碳水化合物高的食物,像肉類
2、合理營養(yǎng)
寒冷季節(jié)更應注意孩子的營養(yǎng)問題,除補充蛋白質(zhì)、礦物質(zhì)外,還要多吃些含胡蘿卜素、維生素B2和維生素C多的蔬菜、瓜果,也有助于對肉、蛋類物質(zhì)的營養(yǎng)消化吸收。如紅蘿卜、大白菜、梨等。
3、適當進補
一般來說,孩子身體嬌嫩,各個器官正處于生長期,但體質(zhì)并不虛,食補設計應注重“調(diào)養(yǎng)”。因此,應該選擇以下幾種食物進行補食。
(1)水產(chǎn)類
如帶魚、鯧魚、鱸魚、鯽魚、草魚、鰱魚、鳙魚、黃鱔、河蝦。
(2)畜禽類
如豬肉、牛肉、羊肉、雞鴨肉等。
(3)蔬菜類
如韭菜、辣椒、大頭菜、香菜、胡蔥、大蒜、生姜等。
(4)雜糧類
如糯米、高粱、黍米、燕麥等。
(5)黑類食品
黑米、黑豆、黑芝麻、黑棗、黑木耳、海帶、紫菜、烏骨雞等。多吃這類食物也有明顯的滋補。
母嬰護理知識大全
1、剪指甲
每次喂奶前用肥皂洗手。用溫水毛巾清潔乳房和乳暈。用溫水毛巾敷乳房3分鐘,按摩乳房,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,有助乳汁分泌。如果媽媽感冒要帶口罩兩側(cè)乳房交替排空,佩戴棉質(zhì)胸罩。
每次喂奶前用肥皂洗手
2、協(xié)助母乳喂養(yǎng)姿勢
選擇自己和產(chǎn)婦的舒適姿勢,避免疲勞。老師說多用靠墊枕頭,怎么舒服怎么來。協(xié)助人員也要做好清潔工作。協(xié)助人員用手掌托住嬰兒頭,另一手放在乳房上下方,呈c字形,柔和的握住乳房。使嬰兒口腔對乳房上下移動,是乳房從嬰兒的上唇移向下唇,引起覓食反射。當嬰兒嘴張大,舌向下的一瞬間,柔和的將乳房引入嬰兒口內(nèi),讓嬰兒含住乳房及大部分乳暈。
3、坐式哺乳
椅子高度適合并有扶手支撐母親手臂。母親緊靠椅背,使背部和雙手處于放松姿態(tài)。用手托嬰兒頸部,足下添小凳,幫助身體舒適。嬰兒吸時嘴及下頜部緊貼乳房,身體靠近母親。
4、母親手的姿勢
將拇指和四指分別放在乳房的上下方,托起整個乳房哺乳。將大部分乳暈放進嬰兒口中,避免剪刀式夾托乳房。
5、擠奶指導
產(chǎn)婦坐位舒適,身體略前傾。護理幫助人員站在背后。拇指和食指放在乳暈上下方。其他手指托住乳房。拇指和食指向胸壁輕輕下壓,不可壓得太重。只擠壓乳暈,不擠壓乳房。反復有節(jié)奏的一壓一放,并改變方向不引起疼痛。
6、新生兒稱體重
先脫去新生兒外衣,嬰兒放在新生兒稱兜內(nèi)。用秤稱出新生兒體重,會使用讀數(shù)。將同樣的衣服尿布過稱。減去衣服尿布重量即新生兒體重。稱重前空腹排空大小便,裸體或者穿內(nèi)衣褲。
7、正確消毒毛巾
洗滌劑清洗,流動水漂。每天煮沸,水面高于物面。太陽曬干或者晾干。
8、為嬰兒洗臉
動作輕柔,邊洗邊和寶寶溫柔講話。姿勢正確,兩眼、面頰、口、鼻、兩耳前后。
9、為嬰兒洗頭
動作輕柔,邊洗邊和寶寶溫柔講話。嬰兒仰臥,成人手掌托住嬰兒頭頸部,用拇指和中指分別壓住兩耳翼,防止水進入耳內(nèi)。弄濕頭發(fā),手抹小肥皂,輕輕按摩。清水洗凈擦干,用棉簽輕輕吸干兩耳道內(nèi)水。
(一)新生兒的護理
自母體娩出到出生后四周(28天)以內(nèi)的小兒叫做新生兒。新生兒期是人類死亡率最高的時期,因此,要注意精心護理。
第一、注意居住環(huán)境。新生兒臥室應安靜清潔,布置優(yōu)雅,陽光充足。有條件的話,寶寶內(nèi)溫度可控制在21度—24度之間,溫度為60度—65度左右。
第二,注意冷熱護理。因為新生兒體溫調(diào)節(jié)機能差,因此,冬天要保暖,夏天要防暑降溫,平時要根據(jù)氣溫的變化及時增減衣服。
第三、注意皮膚護理。新生兒皮膚嬌嫩,容易損傷,因而接觸動作要輕柔,衣著要寬松,質(zhì)地要柔軟,不宜釘扣子或用別針。要用溫水擦洗皮膚皺折處,每次大小便后清洗,并用毛巾擦干。
第四,注意臍帶護理。在新臍帶未脫落時,每天用75%的酒精擦洗臍部一次,然后用消毒紗布蓋上,不要放盆內(nèi)洗澡。臍帶脫落后,可以不用紗布,但必須保持臍部干燥清潔。發(fā)現(xiàn)臍部有紅或有膿性分泌物,則應進行消炎處理。
第五,要保證充足睡眠。經(jīng)常變換新生兒的睡姿,以防止頭顱變形。
第六,正確處理好特殊生理現(xiàn)象。如所謂的新生兒“馬牙”、女嬰出生后數(shù)天內(nèi)陰道有粘液或血性分泌物,紅尿、乳房腫大、紅斑、色素斑以及生理性黃疸(出生后2-3天出現(xiàn))等,這些過幾天后就會自然消失,不必特殊處理。如果時間較長或有其它不良反映,則應去醫(yī)院檢查。
(二)寶寶的哺育
1、母乳喂養(yǎng)好處多 母親的乳汁是嬰兒的最佳食品。母乳喂養(yǎng)好處有:
、倌溉楹S富的蛋白質(zhì)、脂肪、糖、鈣、磷、維生素、內(nèi)分泌激素及免疫抗體等,它們的比例適宜,易于消化吸收和增加機體抵抗力。同時,母乳中各成份之間的比例能自然隨嬰兒生長發(fā)育的需要而改變。
、谀溉槲桂B(yǎng)衛(wèi)生、簡便、經(jīng)濟和節(jié)省時間。
、勰溉槲桂B(yǎng)能密切母嬰關系,使嬰兒在愛撫中捉進智力發(fā)育。 母乳經(jīng)常接觸能使較早隱弊的小兒疾患及早發(fā)現(xiàn)和治療。
④能夠促進母體產(chǎn)后子宮收縮和恢復,并可減少乳腺癌的發(fā)生。 特別是“初乳”(產(chǎn)后七天之內(nèi)分泌的乳汁),一寧要讓新生兒得到,初乳含高蛋白成分,可補充新生兒所需的熱量,初乳有輕瀉作用,幫助消化,有多種免疫抗體,可增強嬰兒對許多疾病的抵抗力。
2、輔食添加 母乳喂養(yǎng)對4—6個月的嬰兒能保證全部營養(yǎng)的成分。4—6個月以后,隨著小兒月齡的增長,小兒的消化機能日趨完善,母乳不能滿足嬰幼兒生長發(fā)育的需要,必須給嬰兒添加輔食,但同時也吃母乳,可吃到出生后第二年。也就是說常說的混合喂養(yǎng)法。
3、人工喂養(yǎng)。 這是一種不得已的辦法。只有在母親生病不能喂奶或母乳缺乏時才采用。常用的代乳品有鮮牛奶、嬰兒奶粉、米糊等。人工喂奶時應將嬰兒抱起,頭高些,托高瓶底使乳汁充滿奶嘴,防止空氣吸入造成腹脹與溢奶,并每天消毒奶瓶奶嘴一次。
(三)計劃免疫不可少
小兒出生后,按計劃進行多種預防接種嗵增強異性免疫力,對防止小兒傳染病的發(fā)生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,請父母們千萬不要忘記!
(四)定期健康檢查
孩子滿月后,最好到出生的醫(yī)院或計生服務站、保建所進行定期檢查,這對母親及孩子都是非常有好處的。對孩子而言,主要有以下內(nèi)容及項目。
1—2個月時:從產(chǎn)院出院后這一段孩子的發(fā)育情況及孩子心臟有無異常,看看孩子是否有斜頸等。
3—4個月時:請醫(yī)生看看是否母乳不足及孩子有無先天性髖關節(jié)脫臼等病。
6—7個月時:請醫(yī)生檢查孩子的運動機能發(fā)育是否正常,輔食喂養(yǎng)是否順利。
10—11個月時:請醫(yī)生檢查一下輔食喂養(yǎng)得如何(一日三餐的營養(yǎng)是否充分吸收),是否可以斷奶,運動機能、智力發(fā)育如何,預防接種情況如何等。
3歲這一年里,應給孩子作一次健康檢查,其體檢的重點放在心理和精神有無異常方面。
(五)常見疾病早防治
1、發(fā)熱 小兒正常體溫:肛表:36.2-38℃,口表:36-77.4℃。
小兒高熱(指39℃以上)要考慮是否:上呼吸道感染、腸道感染(痢疾)、腦膜炎、脊髓灰白質(zhì)炎、乙型腦炎、瘧疾、敗血癥等。
小兒低熱(指38℃上下)要考慮是否:結(jié)核病、慢性感染(如扁桃體炎、副鼻竇炎、中耳炎等),慢性腎盂腎炎及功能性低熱(如夏季熱)。
發(fā)現(xiàn)以上情況,應立即送醫(yī)院診治。
2、腹痛 腹內(nèi)原因要考慮是否:腸蛔蟲、膽道蛔蟲、腸炎、痢疾、急性闌尾炎、腸套疊等。 腹外原因要考慮是否:肺炎、心肌炎、麻疹、風濕病、腎臟疾患。
3、流行性感冒 癥狀:高熱、鼻塞、頭痛、咳嗽。 體癥:咽部充血水腫、結(jié)膜充血。 治療:可按醫(yī)生要求服用一些感冒藥,嚴重時送醫(yī)院治療。
4、小兒腹瀉
輕癥:一天腹瀉10次以下,大便黃、綠色,偶有嘔吐。 體癥:皮膚彈性尚好、精神較好。 治療:口服補液,溫開水加適量食鹽和碳酸氫鈉多次口服,一天腹瀉多少,喝進多少,并服用相應止瀉藥。
重癥:一天腹20次以上,大便呈水狀、嘔吐每天10次以上。 體癥:皮膚彈性差、精神差、唇周灰暗、呼吸深快。 由于小兒病情發(fā)展快,因此不論是輕癥還是重癥,最好送醫(yī)院確診治療,以免延誤病情。
5、維生素D缺乏性的佝僂病
癥狀:時常啼哭、出汗、易驚醒、頭發(fā)呈落發(fā)圈。
體征:方頭、囪門遲閉(正常1.5歲),出齒遲(6個月下凳應兩顆),肋骨串珠,O型、X型腿。
預防:自1個月起補維生素D,每天400國際單位,早產(chǎn)兒、低出生體重兒自2周起即可補充,在最初3個月每月給800國際單位。
治療:
①維生素D40—60萬單位一次肌注,兩月后重復一次。
②濃A、D制劑:每日口服10—40滴。
③葡萄糖酸鈣每日口服1—3克。
、芏嘣谔栂禄顒,也就是常說的多進行“日光浴”。但應避免烈日曬傷。
6、缺鐵性貧血
癥狀:皮膚粘膜、甲床蒼白,疲乏無力,不愛活動。
化驗:血常規(guī)示血紅蛋白、紅細胞數(shù)減少。
治療:去除病因,補充鐵劑。
7、肺炎
癥狀:發(fā)熱、咳嗽氣促,但新生兒肺炎往往沒有典型的癥狀,僅表現(xiàn)為不吃,啼哭,呼吸加快,嘴唇發(fā)紺,口溢白沫。
體征:雙肺呼吸音粗糙,部分可聞及混羅音。
治療:應盡早送醫(yī)院確診治療。
8、腸道蛔蟲病
癥狀:反復及周痛、夜眠不安,或無癥狀。農(nóng)村3—10歲小孩一般都患有此病。 經(jīng)化驗確診后,按醫(yī)生要求服用相應驅(qū)蛔蟲藥。
影響寶寶生長發(fā)育的食品
嬰幼兒由于其器官、組織功能發(fā)育不完全,抵抗力比較弱,其飲食結(jié)構(gòu)顯然應該與成人的飲食不同。在這一階段攝入某些食物可能會導致過敏或其它不良后果。某些食物攝入后雖然不會引起急性中毒或不良反應,但可能會引起慢性不良反應或影響寶寶生長發(fā)育等,也需要父母注意。
下面列舉了部分寶寶不能吃、不宜吃和不多吃的食品,以作參考。家長還應結(jié)合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,注意觀察容易引起過敏和不良反應的食品,并及時向醫(yī)生咨詢。
不能吃的食品(危險指數(shù):五顆星)
蜂蜜
原因:據(jù)英國相關報道,在過去的25年中,約出現(xiàn)40件嬰兒感染肉毒桿菌死亡案例,都與食用蜂蜜有關。這些案例中,病況較嚴重的嬰兒,多半小于6個月。
注意:不要在1歲以內(nèi)嬰兒的奶粉或食品中添加蜂蜜,以避免遭到致命細菌的感染。
腌制食品
原因:腌制品(咸魚、咸肉、咸菜等)含鹽量太高,高鹽飲食易誘發(fā)高血壓病;腌制品中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,它和黃曲霉素、苯丙芘是世界上公認的三大致癌物質(zhì)。
注意:有研究資料表明,幼兒期間開始吃腌制品的孩子,成年后患癌癥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出許多。
湯圓
原因:由于糯米比較黏,小孩可能會把粘在食道而阻塞呼吸道;1到2歲的孩子不容易嚼碎湯圓餡中的花生,小兒消化功能較弱,吞咽反射尚未發(fā)育完善,影響營養(yǎng)物質(zhì)的吸收。
注意:3歲以內(nèi)的嬰幼兒是不適合吃湯圓的;加泻粑兰膊〉暮⒆痈鼞俪詼珗A以防病情加重。
高熱量的“垃圾食品”
原因:食用高熱量的“垃圾食品”容易導致肥胖,出現(xiàn)各種并發(fā)癥,對人體健康有害。
注意:嬰幼兒期間,他們的大腦和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正在發(fā)育,需要全面的營養(yǎng)才能健康成長。食用“垃圾食品”可能導致肥胖,并且導致其他營養(yǎng)素的攝入不平衡,而出現(xiàn)營養(yǎng)缺乏癥。
不宜吃的食品(危險指數(shù):4顆星)
巧克力
原因:巧克力是一種高熱量食品,但其中蛋白質(zhì)含量偏低,脂肪含量偏高,營養(yǎng)成分的比例不符合兒童生長發(fā)育的需要;而在飯前過量吃巧克力容易產(chǎn)生飽腹感,因而影響食欲,使正常的生活規(guī)律和進餐習慣被打亂,影響了小孩的身體健康;另外巧克力中含有使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興奮的物質(zhì),會使嬰幼兒不易入睡和哭鬧不安;常吃巧克力還會發(fā)生蛀牙,并使腸道氣體增多而導致腹痛。
注意:3歲以下的小孩不宜吃巧克力。
茶
原因:茶葉中含有大量的鞣酸,會干擾人體對食物中蛋白質(zhì)、礦物質(zhì)及鈣、鋅、鐵等礦物質(zhì)的吸收,導致嬰幼兒缺乏蛋白質(zhì)和礦物質(zhì)而影響其正常生長發(fā)育;另外,茶葉中的***是一種很強的***,可能誘發(fā)出現(xiàn)小兒多動癥。
注意:3歲以內(nèi)的寶寶不宜飲茶。
大豆
原因:大豆本身含有一種植物雌激素,如果攝入量較大,會出現(xiàn)類似于人類雌激素攝入過多而產(chǎn)生的副作用;另外,過早攝入豆類食物,可能會引起嬰兒過敏,導致嬰兒發(fā)生腹瀉和皮炎等過敏癥狀。
注意:1~2歲內(nèi)嬰幼兒應盡量避免食用大豆食品。
鮮牛奶
原因:鮮牛奶的蛋白質(zhì)構(gòu)成主要是球蛋白,乳清蛋白只有20%;而母乳中的蛋白質(zhì)主要是乳清蛋白,其比例高達60%。而且牛奶中的其他成分及含量也與母乳不同,如牛奶中礦物質(zhì)含量偏高,會加重嬰兒的腎臟負荷。牛奶也是一種貧鐵食物,長期攝入可能會造成嬰兒鐵缺乏。
注意:嬰幼兒不宜喂鮮牛奶,如不能喂以母乳,宜選用用以母乳為依據(jù)、專為嬰幼兒設計的配方奶粉。
專家提醒:其它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,如花生醬和魚蝦、貝殼類海鮮,最好在寶寶超過1歲并確認不會過敏再進食這些食物。另外,某些容易引起嬰兒咽喉堵塞的食物,如堅果類、某些帶核的水果如荔枝、龍眼等也盡量避免食用。
不多吃的食品(危險指數(shù):三顆星)
鹽
原因:隨著寶寶生長發(fā)育的進展,鹽的需要量逐漸增加,需要可適當吃一點點。
原則:1歲以內(nèi)的寶寶輔食中可以完全不放鹽,如果寶寶喜歡吃點“咸頭”,6個月后可適量添加,但每日食鹽量要控制在1克以內(nèi)。1~3歲的幼兒食鹽攝入量應該控制在每天2克以內(nèi)。
注意:寶寶由于腎臟發(fā)育不完善,攝入鹽太多會增加腎臟負擔,對身體不利。
筍
原因:春筍易引發(fā)過敏性皮炎、消化道疾病。新鮮竹筍中含有難溶性草酸,很容易和鈣結(jié)合生成草酸鈣,過量食用對小兒的泌尿系統(tǒng)和腎臟不利。特別是處于生長發(fā)育期的幼兒,骨骼發(fā)育尚未成熟,而筍中含有的草酸會影響人體對鈣、鋅的吸收。小孩如果吃筍過多,可能會使他們?nèi)扁}、缺鋅,造成生長發(fā)育的緩慢。
原則:新鮮竹筍少兒不宜多吃,每人每餐最好不要超過半根。
注意:不要給4個月以內(nèi)的嬰兒添加任何含草酸過高的食物如菠菜、卷心菜等。
蛋
原因:雞蛋、鴨蛋均含有豐富的優(yōu)質(zhì)蛋白質(zhì),還有鈣、磷、鐵等礦物質(zhì)和多種維生素,對嬰幼兒的成長有不少益處。但如果食之過早或過多,寶寶的消化能力還不能完成這么大的“工程”,就會帶來不良的后果。
原則:1歲前盡量不吃雞蛋;1歲到1歲半的嬰兒,最好只吃蛋黃,而且每天不能超過1個;1歲半到2歲的嬰兒,可隔日吃1個蛋(包括蛋黃和蛋白);年齡稍大一些后,才可以每天吃1個蛋。
注意:如果在寶寶的糞便中,發(fā)現(xiàn)有如蛋白狀的物質(zhì),則說明寶寶的腸胃不大好,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蛋白質(zhì)。
對于這些嬰兒,最好把蛋黃煮到其他食物中一起喂食。如果嬰幼兒正在出疹,則暫不要吃蛋,以免增加機體負擔。
現(xiàn)在很多媽媽又愛漂亮,要追求完美身材,想在在4-6個月就給嬰兒斷奶的所占比例逐年增加。斷奶,不論在什么年齡,對孩子本人來說,其實都是困難的。嬰兒斷奶本身就是比較困難的(比如他夜里醒來要喝一瓶奶,你不讓他玩),他就愈要這么干(喝這瓶奶),有時家長弄得十分疲勞,也就給他喝了。
這樣日積月累,夜間喝奶的毛病就更難改了。他晚上如果吃飽了,是可以一直到早上醒來再吃的?墒,由于人為的“生物鐘”,所以他到了原來吃奶的時間就醒,其實這個時間他并不真餓。解決這個問題,可以這樣做:
1、心理放松。這是斷奶后一個必經(jīng)的過程,有的兒童嚴重些,有的兒童輕一些,你的孩子可能嚴重些,但這并不是什么異常行為。
2、他到吃奶時就醒來要抱,你就抱他,其結(jié)果就是強化了這種生物鐘。有的專家說這個“按時醒來”是家長“鼓勵”的結(jié)果。所以要改變這種生物鐘,必須有一點變化。長疼不如短疼,孩子哭著要抱(并不是要吃)時,你不要抱他,可以拍拍、啍啍、甚至講個小故事、一同看一本圖畫書,就是不抱他起來。他哭鬧、不理會,哭鬧累了,也就去睡了。
3、把房間的布局和他的被褥,當他的面改動一下,讓他對現(xiàn)在有新鮮感,也許會改變夜醒的毛病。
4、帶他到姥姥、奶奶家住幾天,完全改變睡眠環(huán)境,可能有好處。如果沒有這個條件,可以帶孩子在近郊旅游住上幾天,也是徹底改變睡眠環(huán)境,也可能有用。
5、你自己到姥姥、奶奶、朋友家住幾天,讓孩子爸爸、或其他人照顧他幾天,包括陪他睡覺,他找不到你,頂多哭一下,也就睡去了。
嬰兒斷奶的注意事項
1、嬰兒斷奶的時間最好不要選在夏天。夏天天氣炎熱,胃腸里幾種幫助消化的酶類減少, 嬰兒本來就食欲不好,消化吸收能力減弱,如再改變飲食種類和進食規(guī)律,就會引起消化功 能紊亂,出現(xiàn)腹瀉,故斷奶時間應選擇在春秋兩季。
2、嬰兒患病時或有病初愈時不宜斷奶。嬰兒患病時消化能力減弱,這時斷奶改喂其他食會 造成消化不良,同時還會影響嬰兒的康復,所以應在病完全好了以后再斷奶。
3、給嬰兒斷奶時,不宜在奶頭上涂辣的、苦的及帶顏色的東西來強行斷奶,這種做法會使 嬰兒產(chǎn)生恐懼心理而影響健康。
4、在斷奶的過程中,要更細心地照顧嬰兒。因這時嬰兒牙齒并未長全,腸胃的消化功能還 不適應,最好給嬰兒做較軟的、碎的食物,以免因消化不良而腹瀉。主食應吃米粥、軟飯、 饅頭、面條等,另外添加蔬菜、魚肉、雞蛋等,不宜吃油炸、油膩及生冷的食物。一天吃4 頓飯為好,還要保證每天給予牛奶或其他乳制品250~500毫升,以確保營養(yǎng)供應。
5、斷奶后,如母親感到奶脹,可用吸奶器將乳汁吸出,也可用炒麥芽60克,生山楂30克, 水煎當茶飲,3~4天即可回奶。
1、少抱:
夏季里,爸爸媽媽的身體可能就像一個小火爐,這時抱寶寶,爸爸媽媽得體溫會傳遞給寶寶,寶寶會更熱,所以夏季不要經(jīng)常抱這寶寶,讓寶寶自己坐在車里玩,可以充分散熱。
2、多喝水:
多給寶寶喝水,夏季長給寶寶喝水是防止中暑的好辦法。
3、樹蔭不是背陰:
在樹蔭下接受從樹葉縫隙間射下來的陽光,是較好的日光浴,不要在高樓的背陰處,這樣一點陽光都沒有,起不到日光浴的作用,反而容易有強風,對寶寶不利。
4、避免陽光直射:
不要讓陽光直射到寶寶,可以給寶寶戴一頂遮陽帽。
5、先擦汗后洗澡:
夏季父母都知道要給寶寶勤洗澡,如果寶寶出汗了,一定要先把汗擦干,在給寶寶洗澡。
6、發(fā)熱不能捂:
夏季寶寶發(fā)熱,不要把寶寶捂起來,也不要給寶寶多穿衣服,應該多喝水,或洗個溫水澡,把寶寶放在涼爽無風的地方,使寶寶充分散熱。
7、適當減少食量:
夏季寶寶消化功能減弱,食欲下降,父母不要按原來的食量喂寶寶,輔食的添加也要減少。
8、注意衛(wèi)生:
夏季食物容易變質(zhì),一定要注意衛(wèi)生,尤其是輔食最容易受細菌污染,奶瓶、餐具用后注意及時消毒。
9、冰箱不是消毒柜:
不要認為放在冰箱里的事物就是安全的,放在冰箱里的熟食盡量不要給寶寶吃,冰箱里的食物最好不要超過24小時,超過24小時吃前一定要加熱至沸騰,超過72小時一定不要在吃了。
10、慎用痱子粉:
夏季里寶寶很容易出痱子,很多媽媽都是給寶寶用痱子粉,其實給寶寶洗澡才是預防痱子的好方法。夏季寶寶總是愛出一身汗,用痱子粉這時就開始和泥了,被浸濕的痱子粉就會糊在皮膚上,刺激皮膚,痱子粉中的化學成份就會進入到皮膚中。一般講,痱子水要好于痱子粉。
11、避免缺氧:
夏季晚上睡覺時可能會把空調(diào)打開,此時門窗也會關閉,但沒有空調(diào)換氣,室內(nèi)氧氣會變稀薄,寶寶不能忍受缺氧,會因缺氧而哭鬧。使用電風扇時,千萬不能讓風直吹寶寶。
12、不能吃冷飲:
寶寶不能吃冷飲或冰鎮(zhèn)飲料,可以給寶寶喂些常溫酸奶,酸奶有助消化,夏季喝,對寶寶有好處。
合理飲食、均衡營養(yǎng)
根據(jù)寶寶生長發(fā)育的特點,及時添加輔食,補充維生素及微量元素,如新鮮的水果、蔬菜、蛋魚及肉類等,防止寶寶機體抵抗力下降;其次適量補充水分,防止呼吸道干燥,以減少呼吸道疾病的發(fā)生。
注意保暖
冬日寒潮多,氣溫變化大,寶寶易著涼,引起感冒等疾病,因此冬季要給寶寶保暖,避免著涼。
特別是在寶寶玩耍出汗后,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。
堅持戶外活動,多曬太陽
堅持讓寶寶做戶外活動,若天氣冷可選擇太陽光線充足、風較小的時候。陽光中的紫外線能殺滅人體表面的病毒和細菌,幫助寶寶對鈣、磷的吸收,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。
此外,陽光也能提高紅細胞的含氧量和增強皮膚的調(diào)溫作用,以及能增強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的活動技能和寶寶的體質(zhì)。
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讓寶寶坐涼地。
定時通風換氣,注意室溫
冬季由于供暖,造成室內(nèi)溫度過高,濕度相對較低,加上窗門緊閉,室內(nèi)空氣流通差,居室內(nèi)的微生物密度較高,一些致病菌和病毒易侵襲寶寶體內(nèi)。
所以,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,也要定時開窗換氣,加大室內(nèi)濕度。
如果室內(nèi)溫度過高,可在暖氣片上放上濕毛巾,或在暖氣旁邊放一盆清水。
減少病源感染機會
冬季是呼吸道傳染病流行季節(jié),家長應盡量避免帶寶寶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,如電影院、聚會場所、大商場等。
注意督促好寶寶的手不要亂碰臟東西,及要勤洗手,防止病從口入。
藥物預防
在冬季來臨時,媽媽們可有意識地給寶寶補充一些維生素類藥物,或口服中藥及注射一些疫苗、抗血清,以預防感冒的發(fā)生。
護膚:清水洗臉就好
進入冬季,天氣又冷又干,大人的皮膚都會出現(xiàn)起皮、干燥等等問題,嬰幼兒幼嫩的肌膚更應該得到爸爸媽媽的加倍呵護?墒,不少年輕父母對寶寶的皮膚護理沒什么經(jīng)驗,以為給寶寶用最貴的就是最好的,甚至把大人的一些護膚品都用在小朋友的臉上,這其實對孩子沒什么好處。
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(yī)院皮膚科的劉曉雁主任介紹:對于嬰幼兒來說,清水其實是最好的清潔劑。冬季天氣寒冷,嬰幼兒活動明顯比夏天要少,從而出汗和皮脂分泌都沒有那么旺盛。所以清潔工作也不用做得太頻繁。對于小孩子來說,每天洗1到2次臉就夠了,但要注意水溫不要過高。
給嬰幼兒選擇面部或身體的清潔用品首先要選擇功能比較簡單的產(chǎn)品,除了清潔之外的功能越少越好,尤其是不要選擇有殺菌等功能的,免得刺激孩子幼嫩的皮膚,引起過敏。
飲食:調(diào)養(yǎng)身體的好時機
冬天是收藏的季節(jié),是積蓄力量待萌發(fā)的季節(jié),我們應當抓住這個良好的時期,為兒童提供適當?shù)臓I養(yǎng)。冬季兒童消化能力極差,家長切莫強迫他們進食,應在冬季抓緊調(diào)養(yǎng)。
1.健康飲食
要注意食物的保溫,并做到宜清淡少油膩,必要時可先用藥物增加蔬菜的進食量,特別是胡蘿卜素及綠色蔬菜的攝入。但很多兒童不能接受胡蘿卜獨特的味道。我們可以采用改變烹調(diào)方法以達到進食的目的。
2.飲食衛(wèi)生
冬季應預防甲肝的流行,可增加菌藻類食物的攝入,如香菇、猴頭、銀耳及水產(chǎn)品,這些物質(zhì)有助于增加兒童抵抗力。
3.飲食搭配
食物不要過于精細,要注意粗細搭配,適當攝入粗糧及各種豆制品、蔬菜。這些食物中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,它可以調(diào)節(jié)食物的吸收和排泄,保持大便通暢,這對于提高食欲,盡快地排出毒素十分有利。
出行:冬日出門防寒要點
冬季來臨,嚴寒的天氣依舊無法阻止好動的寶寶外出玩耍,爸爸媽媽可有些犯愁了,“外邊天氣那么冷,該怎么給這個調(diào)皮的小家伙保暖呢?”其實爸爸媽媽不用過于擔心,只要為寶寶準備一身合適的衣服,并做好護膚措施,您的小寶寶就可以愉快、健康地享受冬季陽光了。
1.正確的保暖觀念
許多爸爸媽媽認為,在冬日應該將寶寶包得嚴嚴實實的,這樣才能讓寶寶不著涼。事實上,這是一種很不恰當?shù)淖龇āF鋵,小寶寶并不像爸爸媽媽想得那么柔弱,只要依循“比大人多一件”這個穿戴準則就可以了。
2.內(nèi)衣
內(nèi)衣對小寶寶而言是十分重要的,它起著最基礎、最重要的保暖作用。由于寶寶的皮膚細嫩,所以內(nèi)衣一定要柔軟、舒適。
3.棉服
不要給寶寶穿兩三件毛衣,那將會把寶寶的小身體裹得緊緊的,既影響活動,也不暖和。不如為寶寶準備一件厚度合適、輕軟、暖和的小棉服,既輕便又保溫。
4.棉褲
棉褲的厚薄應適中,不要太厚,那會影響寶寶的走、跑等運動。
5.帽子
寶寶頭上血管比較豐富且位置淺,因此散發(fā)的熱量也較多。寶寶冬天出門時應該戴一頂溫暖、舒適的帽子,這樣可以減少全身熱量的散發(fā)。
保健:冬季感冒的護理
治療感冒沒有什么特效藥,感冒疫苗也因僅能對抗某種流感病毒而局限性很大;几忻昂笾灰w溫不是太高,則吃不吃藥關系不大,重要的是病兒要臥床休息。
即使發(fā)燒也不宜急于退熱,因為發(fā)燒正是機體免疫系統(tǒng)與疾病斗爭的表現(xiàn),要注意多喝開水補充水分。當然,如果體溫很高(超過38攝氏度)可以吃一些退燒藥。
嬰幼兒服用退熱藥應慎重,最好采取物理降溫法——用冷毛巾濕敷前額;或用酒精(白酒也行)擦頸部、腋窩及大腿根部。
患感冒,精心的護理在某種意義上比治療更為重要:
1.患感冒體力消耗很大,要讓孩子好好休息,不能因為孩子精神好些就放任他到處亂跑。如果夜間睡不踏實可以請醫(yī)生開一點鎮(zhèn)靜藥。
2.可以多喝一些糖水或葡萄糖水,這樣不但可以補充因發(fā)燒而消耗的營養(yǎng)和水分,而且可以利尿散熱。
3.要注意保持患兒的口腔衛(wèi)生,哺乳兒若因鼻塞影響吃奶,可以在哺乳前用麻黃素點鼻。
4.感冒會引起全身不適,父母可以在他們的頭面部、脖頸部、肩部、背部、臀部、腿部及腳進行按摩。
【母嬰護理知識】相關文章:
母嬰護理知識08-18
母嬰護理知識「詳細」08-28
常用的母嬰護理知識大全201708-24
母嬰護理師08-29
母嬰護理小常識06-27
產(chǎn)婦護理的護理知識10-10
產(chǎn)后護理知識10-01
基礎護理知識07-02
經(jīng)典基礎護理知識10-29